跳至主要内容

青玉案元夕

【宋】辛棄疾

題引

此詞大約作於宋孝宗乾道七年(公元 1171)辛棄疾任司農寺主簿,或淳熙二年(公元 1175)辛棄疾任倉部郎官時,寫南宋都城臨安(今浙江杭州)所見。當時國難當頭,南宋卻偏安江左,沉緬於歌舞享樂中。辛棄疾欲報效國家,卻無法實現,唯有在詞中抒發內心的憤慨,借一位不慕繁華,自甘淡泊的美人,隱喻作者不願與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。

本詞共六十七字,雙調,屬中調。上半闋寫所見之景,下半闋寫所見之人。

元夕夜景繪圖

📖 正文

東風

夜放花千樹,更吹落、如雨。寶馬雕車滿路。鳳簫聲動,玉壺一夜魚龍舞。

蛾兒

雪柳 黃金縷,笑語盈盈暗香去。眾裏尋他千百驀然迴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。

深入探討

內容大要

上片: 描寫元夕夜燈月交輝,笙歌不絕,人們出遊的繁華景象。

  1. 點明時間:「東風夜放花千樹」,「東風」即春風,指春天;「夜放」指晚上。

  2. 花燈盛況:

數量眾多:「東風夜放花千樹」,點出了元宵夜有許多花燈。
色彩繽紛:「花千樹」,借百花盛放,點出花燈色彩繽紛。

  1. 燈火燦爛:「更吹落、星如雨」描寫花燈發出的燈火,好像被東風吹落的星星一樣,如雨水般灑下來,密密麻麻,在夜空中閃爍。

  2. 遊人不絕:「寶馬雕車香滿路」寫出街道上的熱鬧情況。許多豪門顯貴都駕著寶馬雕車在街道走過,留下陣陣香氣。

  3. 歌舞喧鬧:

樂聲飄揚:「鳳簫聲動」,寫元宵當晚,大家盡情演奏各式音樂。
燈舞娛興:「一夜魚龍舞」人們舞動著那些魚型、龍型的花燈,通宵達旦。

  1. 多角度描寫:

視覺:萬千花燈/寶馬雕車/月光/魚、龍型花燈
聽覺:簫聲/魚龍舞聲
嗅覺:香車
觸覺:東風

  1. 作者寄意:作者先寫元宵熱鬧,反襯自己淡泊孤高,不願隨波逐流的品格。

下片: 接連上片,描寫元夕夜的熱鬧情景,然後借尋覓一位孤高脫俗,不慕繁華的女帶出自己的寄意

  1. 婦女盛裝遊:「蛾兒雪柳黃金縷,笑語盈盈暗香去」。

裝扮上:以「蛾兒」、「雪柳」、「黃金縷」等頭飾和身上的「暗香」,借代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婦女,為本來已非常熱鬧的場面添上色彩。
神情上:她們是「笑語盈盈」,非常沈醉於歡樂當中。

  1. 尋找伊人:「眾裏尋他千百度」。作者不停地在人群中尋找心中的意中人,但遍尋不獲。尋,表現尋的殷切;千百度,表現尋的次數。

  2. 尋到伊人:「驀然迴首,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」。

驀然迴首,尋的神態(焦慮──失望──驚喜);驀然,不經意地,說明作者一直在人群中、在繁華燦爛中去找那女子,便遍尋不獲(暗示當時的人普遍安於偏安的環境);在失望之際,茫然迴首,料想不到那人原來在燈火闌珊處,心情由悲轉喜(暗示當時能安於寂寞,不同流合污,仍保持孤高的人很少,很難得)。

那位不慕繁華,自甘淡泊的女子正是作者追慕已久的意中人。文中作者並無筆墨去描寫此人的容貌裝扮,但由她所處的背景(燈火闌珊處),我們可確知她一定不會是上文的「蛾兒雪柳黃金縷」的華麗裝扮,也不會是「笑語盈盈暗香去」的歡愉心情。她的形象是留待讀者自己去想像的。


作者寄意:

  1. 運用對比:作者描寫了兩種不同形象的女性:一種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性;另一種是孤高淡泊的女性。作者藉著兩種女性不同性格的對比,突出後者,是與眾不同的。

  2. 帶出寄意:那位孤高自潔,不慕繁華的女子,正是作者理想的化身。(以美人比喻高尚情操,是中國古典文學中常見之現象)作者看見南宋君主偏安江左,而他受朝廷冷落,卻不願同流合污,仍保持孤高的情操。

📝 語譯

 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晚上,燈火在東風的吹拂下閃閃搖搖,像是黑夜中燦放的千樹銀花,又像是被吹落的滿天星雨。華麗的馬車在路上來來往往,香氣彌漫著大街。鳳簫聲四處繚繞,明月之光在轉動,魚龍形的彩燈也彷彿在夜空中飛舞。

  美人的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,盛裝打扮,她們一邊說話一邊歡笑,帶著淡淡的香氣從人前經過。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次都找不到,不經意的回頭一望,卻看見我找的那個人獨自站在燈火幽暗的地方。

📜 字詞釋義

📜 字詞釋義

  1. 青玉案:本指青玉所製的短腳盤子。名貴的食用器具。後用作詞牌名。
  2. 元夕:舊稱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,是夜稱元夕,與「元夜」、「元宵」同。
  3. 東風:指春風。花千樹:花燈多如千樹開花。
  4. 星:指煙花,一說指燈。
  5. 寶馬:名貴的駿馬。
  6. 雕車:飾有雕花、彩繪的車;裝飾華麗的車。
  7. 香:指車中人的衣鬢之香。
  8. 鳳簫:簫的美稱。
  9. 玉壺:喻明月,一說指白玉造的燈,一說指漏壺,即古代計時器。
  10. 轉,
  11. 魚龍:指舞動魚形、龍形的彩燈。
  12. 蛾兒:古代婦女於元宵節前後插戴在頭上,用烏金紙剪裁成蝶或蛾狀的應時飾物。
  13. 雪柳:宋代婦女在立春日和元宵節時插戴的一種絹或紙製成的頭花。
  14. 黃金縷:古代婦女戴在頭上的金色頭飾。縷:泛指線狀物。

蛾兒

  1. 盈盈:含情的樣子。
  2. 度:量詞,次、回。
  3. 驀然:突然,忽然。
  4. 闌珊:暗淡、零落、將盡。

📺 影片導讀

🌈 課文賞析

  這首詞,明寫作者在宋代最熱鬧的節日——元宵節的所遇,暗中含有寄託的用意。對於此,梁啟超在《藝衡館詞選》中已有評點,他說詞中佳人是作者「自憐幽獨,傷心人別有懷抱」的產物,很有見地。

  詞的上闕,並沒有直接奔向目標, 寫自己目遇幽獨佳人的情形,而是模寫事情發生的自然情形,極寫元宵節熱鬧歡樂的節物風光。焰火燦爛,如千樹繁花盛開,又如東風吹下的滿天星雨;寶馬香車,如流水不息於街市,使滿街香氣四溢;彩燈萬千,簫聲清越。繁色、美聲、妙香,在夜月造就的背景下,雜會交往,歡樂似無終極。這樣的描寫,不僅顯示出他駕御複雜場景的無窮筆力,而且從筆法上看,又形成了佳人出場前的第一層鋪墊。從整體結構上看,則如複道迴廊,其意在「隔」。而一隔,便增添許多曲折變化之美。

  下闕開始,仍繼續以反襯筆法釀造氣氛,但已經由景及人,寫到了一群群打扮盛麗、幽香襲人的觀燈女子,她們珠翠滿頭,笑語盈盈,在作者面前招搖過市。但儘管她們的幽香襲擊了作者的鼻子,她們的形象卻進入不了作者的心靈。 「眾裡」以下,才全力一搏,突出作者苦苦尋覓的目標,竟然在那樣不經意的回首一瞥中,在冷落處,在寂寞處,在燈火闌珊處,顯示出她絕美的側影。這側影不僅是作者畫出的,也是讀者想像出的。讀者的想像力有多神妙,佳人的容儀就有多美妙。這就是虛寫的妙處。這佳人的不隨俗流,自甘冷落,正是顯示了她的孤高和幽獨。而作者對於這樣的佳人目會神遇,自然是因為他的精神世界與她的相合。這就像白居易見潯陽商婦而自傷老大失意,杜甫以空谷佳人自嘆身世淪落一樣。所以,這凌空翻出的三句妙語,也是一篇主旨所在,寫出了作者藉艷情而自言其志的用意。

  對於這首詞的最後三句,假如像王國維那樣,把它理解為古今成大事業、做大學問者所必至的最高境界(第三重境界),也無不可。因為就它所造就的意境容量看,它確實具有更大的思想包孕性,其意思可以被創造性地延伸。

——朱德才等著:《辛棄疾詞新釋輯評(上)》(北京:中國書局,2006年),頁40。

You Know What They Say...

立志、堅持、領悟

  古今之成大事業、大學問者,必經過三種之境界:「昨夜西風凋碧樹。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。」此第一境也。「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。」此第二境也。「眾裏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。」此第三境也。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。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,恐為晏、歐諸公所不許也。

——王國維《人間詞話》

🦹 名人小傳

  辛棄疾(公元 1140 – 公元 1207),字幼安,號稼軒,歷城(今山東濟南)人。出生時北方已淪陷於女真,少時立志要恢復中原,報國雪恥。紹興三十一年(公元 1161),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,辛棄疾聚集二千人參加由耿京領導之起義軍,擔任掌書記;次年,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南歸,高宗召見,授承務郎。寧京朝累官至浙東安撫使,加發圖閣待制,進樞密都承旨。途中聞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,義軍潰散,遂率五十多部率襲擊敵營,擒獲叛徒帶回建康,名重一時,洪邁《稼軒記》說:「壯聲英慨,懦士為之興起,聖天子一見三嘆息。」

  南歸後寄盼朝廷振作,辛棄疾曾上《美芹十論》、《九議》等抗金北伐奏議,惜壯志難酬,後遭彈劾免職,大部分時間閑居,寄情山水田園與詞作。傳世有《稼軒長短句》十二卷。辛棄疾詞以豪放闊大、高曠開朗著稱,在詞的內容、題材上都有所擴大、拓寛,詞學史上地位甚高。

🎯 鞏固練習

🎯 鞏固練習

挑戰題 1 / 2
評估練習

複製至 Google Forms

第 1/10 題

從下列何句可以看出〈青玉案〉的季節?

📚 延伸閱讀

【宋】李清照〈永遇樂〉

落日熔金,暮雲合璧,人在何處?染柳煙濃,吹梅笛怨,春意知幾許?元宵佳節,融和天氣,次第豈無風雨?來相召,香車寶馬,謝他酒朋詩侶。

中州盛日,閨門多暇,記得偏重三五,鋪翠冠兒,捻金雪柳,簇帶爭濟楚,如今憔悴,風鬟雲鬢,怕見夜間出去。不如向,簾兒底下,聽人笑語。

【宋】晏殊〈蝶戀花〉

檻菊愁煙蘭泣露。羅幕輕寒,燕子雙飛去。明月不諳離恨苦,斜光到曉穿朱戶。

昨夜西風凋碧樹。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。欲寄彩箋兼尺素,山長水闊知何處。

【宋】柳永〈蝶戀花〉

佇倚危樓風細細。望極春愁,黯黯生天際。草色煙光殘照裏,無言誰會憑欄意。

擬把疏狂圖一醉。對酒當歌,強樂還無味。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。

本頁對您有幫助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