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論仁、論孝、論君子

孔子《論語》

題引

《論語》為語錄體,以語錄和對話的形式寫成,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。全書共二十篇,各篇一般以第一章的首二、三字作為篇名。〈論仁、論孝、論君子〉輯錄了《論語》中與仁、孝、君子修為相關的若干條目。

【粵】〈論仁、論孝、論君子〉
00:0000:00

    粵語

    普通話

📖 正文

顯示語譯

論仁

子曰:「不仁者,不可以久處

,不可以長處樂。仁者安仁,仁。」(《里仁》第四)

孔子說:「不仁的人不可以長久地居於窮困中,也不可以長久地居於安樂中。有仁德的人安於仁,聰明人利用仁。」

子曰:「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

也。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也。君子去仁,乎成名?君子無終食之間仁,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。」(《里仁》第四)

孔子説:「發大財,做大官,這是人人所盼望的;不用正當的方法去得到它,君子不接受。窮困和下賤,這是人人所厭惡的;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抛掉它,君子不擺脱。君子抛棄了仁德,怎樣去成就他的聲名呢?君子没有吃完一餐飯的時間離開仁德,就是在倉卒匆忙的時候一定和仁德同在,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一定和仁德同在。」

顏淵問仁。子曰:「克己

禮為仁。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焉。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」
顏淵曰:「請問其。」子曰:「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。」
顏淵曰:「回雖不敏,請斯語矣。」(《顏淵》第十二)

顏淵問仁德。孔子道:「抑制自己,使言語行動都合於禮,就是仁。一旦這樣做到了,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是仁人。實踐仁德,全憑自己,還憑別人嗎?」
顏淵道:「請問行動的綱領。」孔子道:「不合禮的事不看,不合禮的話不聽,不合禮的話不說,不合禮的事不做。」
顏淵道:「我雖然遲鈍,也要實行您這話。」

子曰:「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。」(《衛靈公》第十五)

孔子說:「志士仁人,不貪生怕死因而損害仁德,只勇於犧牲來成全仁德。」

論孝

孟懿子問孝。子曰:「無違。」
樊遲

,子告之曰:「孟孫問孝於我,我對曰,無違。」
樊遲曰:「何謂也?」子曰:「生,事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。」(《為政》第二)

孟懿子向孔子問孝道。孔子說:「不要違背禮節。」
不久,樊遲替孔子趕車子,孔子便告訴他說:「孟孫向我問孝道,我答覆說,不要違背禮節。」
樊遲道:「這是什麼意思?」孔子道:「父母活着,依規定的禮節侍奉他們;死了,依規定的禮節埋葬他們,祭祀他們。」

子游問孝。子曰:「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。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;不敬,何以別乎!」(《為政》第二)

子游問孝道。孔子說:「現在的所謂孝,就是說能夠養活爹娘便行了。對於狗馬都能夠得到飼養;若不存心嚴肅地孝順父母,那養活爹娘和飼養狗馬怎樣去分別呢?」

子曰:「事父母

諫,見志不從,又敬不而不怨。」(《里仁》第四)

孔子說:「侍奉父母,得輕微婉轉地規勸,看到自己的心意沒有被聽從,依然要心存敬意,不可違逆,雖然內心憂愁,卻不可以有所埋怨。」

子曰:「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則以喜,一則以懼。」(《里仁》第四)

孔子說:「父母的年紀不能不時時記在心裏:一方面因(其高壽)而喜悅,另一方面又因(其壽高)而有所恐懼。」

論君子

子曰:「君子不重則不威;學則不固。主忠信。無友不如己者。過則勿

改。」(《學而》第一)

孔子說:「君子若不能表現出莊重的言行舉止,便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;願意持續學習,才能避免識見不足的淺陋。要以忠和信兩種道德為主。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。有了過錯,就不要怕改正。」

子曰:「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」(《述而》第七)

孔子說:「君子心地平坦寬廣,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。」

司馬牛問君子。子曰:「君子不憂不懼。」
曰:「不憂不懼,斯謂之君子矣乎?」子曰:「內省不疚,夫何憂何懼?」(《顏淵》第十二)

司馬牛問怎樣去做一個君子。孔子道:「君子不憂愁,不恐懼。」
司馬牛道:「不憂愁,不恐懼,這樣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嗎?」孔子道:「自己問心無愧,那有什麼可以憂愁和恐懼的呢?」

子曰:「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小人反是。」(《顏淵》第十二)

孔子說:「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,不促成別人的懷事。小人卻和這相反。」

子曰:「君子恥其言而過其

。」(《憲問》第十四)

孔子說:「說得多,做得少,君子以為恥。」

子曰:「君子義以為

,禮以行之,以出之,信以成之。君子哉!」(《衛靈公》第十五)

孔子說:「君子以合宜為原則,依禮節實行它,用謙遜的言語說出它,用誠實的態度完成它。真個是位君子呀!」

子曰:「君子

無能焉,不病人之不己知也。」(《衛靈公》第十五)

孔子說:「君子只慚愧自己沒有能力,不怨恨別人不知道自己。」

子曰:「君子求

己,小人求諸人。」(《衛靈公》第十五)

孔子說:「君子要求自己,小人要求別人。」

📜 字詞釋義

📜 字詞釋義

  1. 約:窮困、貧困。
  2. 知:通「智」,
  3. 利:利用。
  4. 處:接受。
  5. 得之:得以拋掉它(貧困)。
  6. 去:捨棄。
  7. 惡:怎麼、如何。
  8. 終食之間:一頓飯的時間,指很短的時間。
  9. 違:離開、違背。
  10. 造次:倉卒匆忙。
  11. 顛沛:困頓挫折。
  12. 克己:抑制自己。
  13. 復:回復、回歸。
  14. 目:綱目、要目。
  15. 事:實踐。
  16. 御:驅車。
  17. 幾:輕微、婉轉。
  18. 違:觸忤、冒犯。
  19. 勞:擔憂。
  20. 憚:害怕、畏懼。
  21. 行:品行、行為。
  22. 質:本質。
  23. 孫:通「遜」,謙遜。
  24. 病:慚愧、抱怨,作動詞用。
  25. 諸:即「之於」,介詞。

📺 影片導讀

本頁對您有幫助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