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天淨沙.秋

【元】馬致遠

題引

《天淨沙》是曲牌名,本曲選自《全元散曲》。作者以精煉的語言,具體地描繪深秋蕭瑟荒涼的黃昏景象,抒發了遊子飄泊天涯的孤寂愁緒和思鄉之情。本曲是馬致遠小令作品中的代表作,元代周德清評此曲為「秋思之祖」。

📖 正文

枯藤老樹昏鴉

,小橋流水人家,古道西風瘦馬。夕陽西下,斷腸人在天

📝 語譯

枯乾的藤蔓纏繞着老樹,空中盤旋着黃昏時紛飛歸巢的烏鴉。

一彎小溪,溪上搭着一座小橋,溪邊有戶人家。

在年久失修的荒僻道路上,秋風蕭颯,一匹瘦馬緩緩而行。

夕陽西下,斷腸的遊子正在天涯流浪。

📜 字詞釋義

📜 字詞釋義

  1. 思:

  2. 昏鴉:黃昏時歸巢的烏鴉。

  3. 古道:古老荒涼、行人稀少的道路。

  4. 斷腸人:指漂泊在外、思家而難歸的傷心人。

  5. 涯:

📺 影片導讀

🌈 課文賞析

  此首小令以極少的字句,展示出異常豐富的意象。語言精練,有景有人,把秋日蕭條、寂寞、悲涼的情思與天涯斷腸人的獨特感受,準確而獨到地呈現。

  作者在這首小令中勾勒的這幅天涯遊子的畫面因為太精煉,太典型,而自然令人聯想到這彷彿是對一個人終生奔波的人生長途的概括。它可以給人以多種啟發,可以從這幅鮮明的畫面中悟出普遍的人生感受:人的一生其實是不斷地在尋找自己的精神歸宿。也有人從這首小令中看出另一種更傷感的意思:當人的生命走到盡頭時,他也正像這西風殘照下的古驛道上的遊子。「生者為過客,死者為歸人」。人的一生實際上永遠是浪遊在天涯古道上,只有死去,才是真正的歸宿。而一首小令因其高度的藝術概括力而能給人許多哲理的啟示,在元曲中是極為罕見的,這就是它能超出同類作品而流傳千古的原因。

🦹 名人小傳

  馬致遠(約公元 1250 年 – 公元 1321 年前後),號東籬,元代戲曲家、散曲家,大都(今北京市)人,曾任浙江省提舉(省務官)。在大都曾參加小說、戲曲作者與藝人共同組織的團體——元貞書會,晚年隱居田園,過着「紅塵不向門前惹」的恬淡生活。

  馬致遠一生從事雜劇(元代戲劇劇種)創作,負有盛名,與關漢卿、鄭光祖、白樸合稱「元曲四大家」,曾寫過雜劇十三種,現傳七種,劇作思想內容頗複雜,有歷史劇如《漢宮秋》;也有宗教劇如《岳陽樓》等。馬致遠又是傑出散曲作家,傳世有《東籬樂府》收有散曲約共一百二十六首。

  馬致遠作品文詞清新,典雅雋永,在戲曲史上地位極高,明代曲評家賈仲明《凌波仙》吊詞譽之為「曲狀元」,朱權《太和正音譜》評賞馬氏「若神鳳飛鳴於九霄」,且「宜列群英之上」。

📚 延伸閱讀

【元】白樸〈天淨沙.秋〉

孤村落日殘霞,輕煙老樹寒鴉,一點飛鴻影下。青山綠水,白草紅葉黃花。

🎯 鞏固練習

🎯 鞏固練習

挑戰題 1 / 1
評估練習

複製至 Google Forms

第 1/8 題

【越調】〈天淨沙.秋思〉中,越調是指?

本頁對您有幫助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