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文言三則

第一則

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,左右請求之,共王曰:「止,楚人遺弓,楚人得之,又何求焉?」仲尼聞之曰:「惜乎其不大。亦曰『人遺弓,人得之』而已,何必楚也?」仲尼所謂大公也。

《說苑.至公》節錄

第二則

荊人1有遺弓者,而不肯索,曰:「荊人遺之,荊人得之,又何索焉?」孔子聞之曰:「去其『荊』而可矣。」老聃2聞之曰:「去其『人』而可矣。」故老聃則至公矣。

《呂氏春秋.貴公》節錄

第三則

死生,命也,其有夜旦之常,天也。人之有所不得,皆物之也。……

泉涸,魚相與處於陸,相呴以濕,相濡以沫3,不如相忘於江湖。與其譽堯而桀,不如兩忘而化其道。夫大塊4載我以形,勞我以生,逸我以老,息我以死。故善吾生者,乃所以善吾死也。

夫藏舟於壑,藏山於澤,謂之固矣5!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,昧者不知也。藏小於大有宜,猶有所遯6。若夫藏天下於天下,而不得所遯,是恆物之大情也。

《莊子.大宗師》節錄

Footnotes

  1. 荊人:荊,楚的別稱,即楚人。

  2. 老聃:即老子.

  3. 相呴以濕,相濡以沫:呴,吹以濕氣;濡,吐以口沬。魚兒互相幫助以求生。

  4. 大塊:即天地,也喻指「道」。

  5. 藏山於澤,謂之固矣:「山」通「汕」,即漁具;把漁具收藏在水澤之中,以為很穩固,不會被他人取去。

  6. 遯:通「遁」,遣失。

本頁對您有幫助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