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慣說
學貴慎始
儒家注重教育,自孔子以來,不少讀書人都提出有效學習的方法。
本文選自《養晦堂文集》,為一篇論說文。「養晦」一詞,有隱居待時之意。養晦堂為劉蓉居所。劉蓉以少年時的親身經歷,說明習慣對人的影響極大,因此在事情剛開始時就要小心謹慎,養成良好的習慣,避免犯錯而無法矯正。
曾國藩亦曾為養晦堂作記,其《養晦堂記》云:「吾友劉君孟容,湛默而嚴恭,好道而寡欲,自其壯歲則已泊然而外富貴矣。既而察物觀變,又能外乎名譽,於是名其所居曰養晦堂,而以書抵國藩為之記。」
📖 正文
蓉少時,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;俛而讀,仰而思,思而弗得,輒起,繞室以旋。室有窪徑尺,浸淫日廣,每履之,足苦躓焉。既久而遂安之。
一日,父來室中,顧而笑曰:「一室之不治,何以天下國家為?」命童子取土平之。
後蓉履其地,蹴然以驚,如土忽隆起者;俯視地,坦然則既平矣!已而復然,又久而後安之。
噫!習之中人甚矣哉!足履平地,不與窪適也;及其久而窪者若平,至使久而即乎其故,則反窒焉而不寧,故君子之學貴慎始。
📝 語譯
我(劉蓉)年輕時,在養晦堂西邊的一個房間讀書。起先低著頭讀書,遇到有問題的時候便擡起頭思考,思考後仍不能理解書中旨趣時,常常站起來,繞著房間走來走去。房間裡有一個小窪地,直徑達一尺,每天逐漸地增大。每次只要踩到窪地,就會因為被絆倒而感到苦惱,但是日子一久也就習慣了。
有一天,父親來到房間裡,看到窪地便笑說:「連一個小房間都無法治理完善,將來要如何治理天下國家的大事呢?」便命令書僮拿土來填平窪地。
後來我踩在原先那塊窪地上時,就像踢到東西一樣而嚇了一跳,好像這塊地方忽然高起,低下頭一看,原來窪地已經被填得很平坦了。不久後再踩到這塊地,還是像踢到東西一樣,再過一陣子之後,便也習慣了。
唉!習慣影響人真是深遠啊!腳本來就適合踩在平地上,若踩在凹陷的地面就會不舒服;但等到時間一久,走在窪地上竟然如同走在平地一樣地暢順。等到日子更久之後,接觸到原來平坦的地面,反而覺得受到阻礙而不習慣。所以君子在求學問時,最重要的是在一開始便要小心謹慎地養成良好的習慣。
📜 字詞釋義
📜 字詞釋義
- 養晦堂:劉蓉家中的廳堂名稱,有潛心修養、靜待時機,以一展抱負之意。
- 俛:同「俯」,低頭。
- 輒:每每、總是。
- 旋:旋轉、徘徊兜圈。
- 漥:低下、凹陷的地方。
- 徑:直徑。
- 浸淫:此指逐漸的意思。
- 日廣:每天增大。
- 履:踐踏、踩,作動詞用。
- 躓:絆倒。
- 安:熟習、習慣了,作動詞用。
- 顧:望着、看着。
- 治:整理、治理。
- 為:治理。
- 平:填平。
- 蹴然:驚悚不安的樣子。蹴
- 坦然:平坦的樣子。
- 既:已經。
- 已而:不久。
- 復然:又如此。
- 噫:唉,嘆詞。
- 中:影響。
- 及:等到。
- 至:等到。
- 使:假使。
- 即:接近。
- 故:原來的樣子。
- 窒:阻礙、牽絆。
- 貴:注重、重視,動詞。
- 慎始:在開始時便要謹慎從事。
📺 影片導讀
- 課文動畫
- 作者動畫
🦹 名人小傳
劉蓉(公元 1816 – 1873),字孟容,號霞仙,湖南湘鄉(今湖南省湘鄉市)人。清代湘軍將領,桐城古文大家,文武雙全。劉蓉早年與羅澤南、曾國藩、郭嵩燾等人交遊,並隨曾國藩與太平軍作戰。其後為督師四川的駱秉章所聘,參贊軍事,官至陝西巡撫。唯因討伐捻軍時,為捻軍將領張宗禹所敗,最終被革職回鄉。《清史稿》中載:「劉蓉抱負非常,佐駱秉章平蜀,優於謀略而短於專將,治陝不竟其功。 」
劉蓉早年服膺王陽明之學,後來轉向程朱之學,擅長古文詩詞,文筆簡練暢達,著有《思辨錄疑義》兩卷,闡述個人思想;另有《養晦堂文集》,其中多言治學、讀史之心得。